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2011
编号:13838364
痤疮中医诊治源流考(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2011
痤疮中医诊治源流考,病名,病因病机,治疗,预防调护
     [关键词]痤疮;中医;源流;病名;病因病机;治疗;预防调护

    痤疮(Acne)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皮疹初起多为粉刺、丘疹和脓疱,严重时伴有结节、囊肿、瘢痕及色素沉着,易反复发作[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痤疮患病率为88%~94%[3],且青春期后痤疮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中医角度出发,痤疮的病名记述、病因病机及预防调护的认知,已有深远历史,且中医治疗痤疮已经成为临床上一大特色。研习古籍,结合当代医家论述,从以下四个方面整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以兹为临床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1 痤疮之“名”、“义”渊源

    1.1 战国至秦汉,病名之始,痤之源流:“痤疮”一词由来非现代医学所创,在中医学古籍中早有记载。早期《说文解字》[4]:“疕,头疡也,从疒匕声”中“疕”字代指疮疡和头疮,而“疡”在《周礼·天官》中被记述为皮肤表面之肿物,将“痤疮”归属于“疕”的范畴。首次记载“痤”于书内的是《素问·生气通天论》[5],载 “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开辟了后世论述痤疮和粉刺的先河。

    1.2 晋隋时期,据之病位,以形定名:晋隋时期多因本病好发于头面,依据病位命名为“面皰”“面疱”“嗣面"等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6 字符